格格党

格格党>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> 第378章(第1页)

第378章(第1页)

互市嘉帝很喜欢秦朝宁,哪怕知道秦朝宁在内阁的事情很多,也会时常召见他。太阳未落山前,他就又派内侍过去内阁把秦朝宁喊了过去了乾明殿。“秦阁老,您看看这封奏折,是北边边境百姓与外族私下交易,以物换物屡禁不止的请奏。”嘉帝一看到秦朝宁就高兴地跳下了龙椅,主动凑上前去,态度亲昵地把奏折递给秦朝宁。闻言,秦朝宁抬手挠了挠脸颊,看着眼前过完年才刚十五岁的少年君王,对于他的亲近有些许欣慰,也有些许无奈。边境那边我朝百姓与外族交易的事,他是知道的。毕竟,全国各地呈上来的奏折都会经过内阁审核查看,才再转呈递到司礼监。这事他和刘师傅、韦先生私下探讨过。这两年宣国因着阮储从海外带回来的一些良种,整体的国情有所好转。底层老百姓们的日子确实好过了一些,家中也开始有余粮,手里也有点铜板了。像边境那边的百姓们,日子过好了,家中便也能凑出些粮食布匹等和外族的人互相交换各自所需的物资。在供需关系面前,倒买倒卖一下,多少能够挣点儿差价。双方交易这件事,在他和刘旭、韦之贯的眼里,实际上不是坏事。像宣朝这边因为朝廷调控而价格下降了不少的粮油米面和食盐,都是那些游牧民族极度缺乏的东西。而那些外族人手里的马匹、皮毛等又是我朝所稀缺,能卖出好价格的物资。双方不过各取所需。长期以来,那些外族的生活习性都是以游牧为主,他们的生态缺乏农业的发展,等到了冬日里缺衣少食时,主意自然就打到了抢掠宣国百姓的头上了。现在如果能够通过建立宣国与外族的互市,双方能够建立交易来获得各自所需的物资,对于边境的和平肯定是有利无害的。此外,宣国这边还能通过双方的合规往来,对外族子民进行文化渗透,展开数以年计潜移默化的驯化。普天之下,没有人不想过上安稳富足的小日子,飘无定所都是生存面前的不得已之举。如果宣国可以让这些人慢慢“觉醒”,让他们知道他们也是可以过上居有屋食有粮衣有布的日子的,这样对于外族的内部分化瓦解,对于他们的子民的意志力的同化,都会有出其不意的结果。秦朝宁觉得,这件事仔细筹划的话,边境百年安定,不是问题。“陛下,关于此事,刘首辅那边已经在组织阁老们初拟章程。详细的,您不妨过两日再看”,他回话道。相关的章程,他们还在探讨细化。这件事需要的人太多了,哪些人能够替朝廷去寒苦的北边边境年复一年地落实此事,凿实有待商议敲定。嘉帝听罢,就把此事放一边了。现在的朝政诸事,基本上大小事都有内阁把关,真正需要他拿主意的几乎没有。随后,他又拉着秦朝宁继续讨论了其他几个事情,有关于朝政的,有关于六皇子等弟弟妹妹的教导和后续安排的,也有关于他自己个人的一些烦恼的。秦朝宁对他这个少年皇帝很有耐心。不过,比起他自己直接给他答案,告诉他怎么做,他更倾向于引导嘉帝自己去思考他的选择会把事情引导至什么结果,这些过程里该事件可能产生怎么的变化。让他熟练地习惯多思,三思而后行。现在的朝堂现状,虽然帝皇和内阁的关系是前所未有地展现出非常紧密和信任,但是也反映出另外一个问题来,君弱臣强。历史上,君弱臣强的时期,只要出现心思不正的臣子,这天下会被搅得天翻地覆。这状况下的危害不会比出现昏君暴君的时期能好上多少。对于近日里朝堂上那些官吏们对于嘉帝的态度散漫和敷衍,秦朝宁有所耳闻。小人畏威不畏德,君子畏德不畏威。嘉帝需要上他作为帝皇的第一课,恩威并重。目前这几年,他知道有刘旭师傅、韦之贯先生在,朝堂乱不了。所以,眼前秦朝宁把这些事情掰开给嘉帝细讲,就放手旁观他怎么去做,不会过多干预这位少年帝皇的历练沉淀。几天后,内阁那边终于拟定了互市的初稿,在朝会上便由秦朝宁启奏。“北方几个互市的试点,会给我朝带来的获益远远不止微臣所提及的羊马等牲畜、皮毛那些,也不仅仅止于边境安定。”“若是我朝能够通过互市渗透外族,长期驯化外族百姓,百年后北方版图何愁不并入宣国。”“这是不费一兵一卒的千古之功。陛下,臣恳请陛下批准建立互市制度,我等臣子定当鞠躬尽瘁,达成宏愿!”秦朝宁的话音落地,兵部就有武将忍不住跳出来,瞪着秦朝宁问道,“秦大人,您这样的文官长期呆在京城这样的好地方,怕是没见过那些天生险恶的外族人。”“他们从来都是背信弃义,试承诺为无物,狡诈反复,只为利驱。”“我朝子民每年死于那些贼人马刀之下的,不计其数。”“我朝不封堵外族人所需粮草的私下交易,不去趁他们物资缺乏采取弱之困之除之,却反其道而行。他朝一日养大了外族的狼子野心,受苦受难的又将会是边境将士和平民百姓!”

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