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20章
谭国华一边带着李阳一行人在天河三号机房中参观,一边向他们介绍天河三号的一些性能和成绩。
李阳认真聆听,丝毫没有不耐烦。
同时。
他也像个好奇宝宝一样,四处查看天河三号超算的机房。
其实机房里面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景色,无非就是数之不尽,一眼望不到头,陈列整齐的机柜。
只不过李阳属实是没有在线下见过实体装置,所以才如此好奇,恨不得每个类型的机柜都好好观察研究一番。
很快,在谭国华不厌其烦的解说下,李阳一行人把大半个天河三号机房给逛了一个遍。
李阳满足了好奇心,没再要求继续参观。
谭国华一直在给他们介绍,嘴巴都要说干了,再继续下去,李阳也觉得不太好意思。
李阳转而问道。
“谭院长,天河三号正式启用以来,可有承担过一些大型的应用?”
天河三号确实很强大,通过刚才谭国华的介绍,已经印证了这一点。
但是。。。。。。
李阳要事先考虑到的一点儿是,可控核聚变需要的运算能力,随着后续的研发进程,要求会越来越高,数据会越来越庞大,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多变。
他得提前对天河三号的实际应用能力,有个初步的认识。
如果天河三号性能足够支撑,那他就不用再考虑其他,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可控核聚变的实践研发中。
反之,他可能需要借用国家的力量,组建一支新的超算团队,在系统中兑换性能更加前沿尖端的超算系统,来承担可控核聚变的持续研发。
谭国华对于这些信息,信手拈来,只是思考了几秒钟,便详细向李阳介绍。
“天河三号投入使用后,已经承担了诸多国内外项目。”
“比如为咱龙国的大飞机C919,提供了几乎全规格多种工况的数值风洞测试。可视化完成了机翼颤振、机身疲劳等复杂力学仿真。”
“在天河三号超算的帮助下,将C919大飞机气动弹性分析时间缩短了整整两个多月!”
“国外方面,我们利用天河三号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,与牛根大学进行癌症相关数据共享,完成了近五千例癌症基因组的联合分析,推动了肿瘤、癌症等疾病精准治疗的国际标准制定。。。。。。”
“而不管是C919的数据分析,还是基因组数据的传输与跨境分析,这些项目的数据都是十分庞大和繁琐。”
“很幸运,天河三号完美完成了这些任务,给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!”
谭国华明白李阳为何突然问这个问题。
他刚才也简单看了一下李阳的可控核聚变计划书,和部分数据方案。
平心而论。
这些年他也看了不少国家单位和企业的方案。
目前来看,在这么多的方案中,李阳的方案中规中矩,没有特别之处。
当然了。
换做其他任何一个人来,前期可控核聚变的方案,都不会有什么创新的地方。
因为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方法十分单一,想要玩出花样,是要在等离子体约束、能量提取与系统集成、等离子体加热和电流驱动积极极端环境下的材料等这些方面,做出创新并实现实际应用。
只可惜刚才时间太仓促,他没有来得及看后面方案的内容。
对于这位在民间享誉盛名,又深受国家青睐肯定的年轻人,谭国华对他的方案,还是十分的好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