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为了江山社稷,臣斗胆请陛下选秀,充盈后宫!”
金碧辉煌的大殿中站着满满当当,穿着朝服的大臣,而随着这句话落地,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片死寂,就连一丝一毫的呼吸声都听不见。
这只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早朝,议完了朝政事务,所有人都准备着退朝时,一名大臣跪倒在地,大声高呼出了这句话。
将这个始终不曾宣之于口的话题摆到了台面上,逼迫着皇帝给出回应。
没有人应和他,但也没有人跳出来斥责他。
因为在场众人都十分想知道,皇帝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。
先帝殡天,太子秦郁登基,在不满十三岁的年纪继承了皇位。
到了今天,算下来,他登基已有七年。
这七年中,小皇帝励精图治,减轻徭赋,治下四海升平,百姓生活安居乐业,凡有人说起他,都会夸赞一句:明君。
但这样贤明的君主,也有美中不足之处。
七年过去,秦郁早已不是曾经那个年幼的太子,如今他已至弱冠之年,但后宫依旧空悬,没有任何一人。
劝他选秀的折子不知递了多少到御书房的案头,皇帝却没有给过一丝回音。
现如今,有臣子在朝堂上当面要皇帝选秀,虽然鲁莽了些,但是个窥探上意的好机会。
所有人都低着头,但默契地竖着耳朵,等着大殿之上,坐在高处的陛下开口。
然而,等了许久,却一句话都没有等到。
小皇帝垂着眼,锋利的眉眼冷淡至极,脸上表情难辨喜怒。
随着时间流逝,众臣的身体慢慢地冷了下去。
显然,皇帝不打算回答,就准备同他们这样耗着。
但陛下不开口,又有谁能打破这个僵局?
——的确有人能。
一道声音响起,打破了此时殿内凝固的静寂。
那声音淡淡的,带着温润:“选秀一事事关重大,今日定下过于草率。不如,此事先行搁置,改日再议?”
其他人松了一口气,纷纷应道:“摄政王所言甚是。”
“选秀确实不宜操之过急,不妨容后再议。”
大殿里这么多人,也只有摄政王能开这个口解围。
他的地位,是其他臣子所不能相比的。
先帝去世,那时摄政王也只是束发的年纪,极尽图谋,替根基未稳的小皇帝稳定朝堂,铲除乱臣贼子。
这个摄政王,是秦郁亲自封给他的。
也只有他,能改变秦郁的决定。
众多心思各异的目光聚集在摄政王脸上,被称作摄政王的江又翎面色未变,站在大殿的最前方,身着朝服,如一杆纤细而修长的竹。
他没有看别人,而是微微抬头,看向其他人不敢直视的方向。
坐在上首的秦郁眉梢微动,同他交换了个眼神,淡声道:“就听摄政王的。诸位爱卿若无事禀报,便退朝吧。”
“是。”
大臣纷纷行礼退出去,其中有人望着殿内两人的背影,脑内模模糊糊滚过一个大逆不道的想法:
……小皇帝同摄政王,比起一般的君臣,关系似乎要更加微妙一些。
却也不像朋友,不似兄弟……
他打了个寒噤,直觉触碰到了些不该想的事,不敢再想下去。
·